展覽是經濟的晴雨表。經濟繁榮時,展覽會上人頭涌動,展位裝修一家比一家氣派,參展企業各施其招,展位上促銷熱鬧非凡。但當經濟環境不好時,各項成本都在考慮縮減之列,展覽還能為企業帶來收益嗎?
當經濟環境嚴峻時,在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展覽會,往往不會出現規??s減、采購商明顯減少的情況。那是因為,經濟環境不好會促使行業內的供求雙方向行業內的頂尖展覽會集中,眾商家也要通過這個萬商云集的平臺找到業務的出路、發展的方向。所以,展覽會仍然是開拓業務不容忽視的途徑,關鍵是如何利用好這個平臺。
首先,選擇在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展覽。由于多數企業會通過縮減成本來抵御經濟環境的風險,行業內影響力不夠的展覽會首當其沖受到影響,資源向行業內排名第一、第二的展覽會集中。選擇頂尖的展覽等于用較少的成本擁有了更多的機會。
其次,自身做好充分準備,理性看待展覽,客觀評估效果,識別其中的機會。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,也許了解行情的客商多,直接下單的少或者下單晚,參展企業如果只是抱著簽單的目的,容易產生焦慮、急躁情緒,與海量信息中蘊藏的機會擦身而過。又比如,在很多行業要外銷、內銷兩條腿走路的時候,你還一味抱著只做出口,內銷免談的態度,是否自己關上了促使企業轉型升級的一扇窗口呢?所以,開放的胸懷,充分的物質、人員準備是必要的,畢竟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。
再次,全球市場往往東方不亮西方亮,及時捕捉市場變化的信息,相應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、系列等,快速適應市場,展覽會往往是最及時的信息途徑。廣泛收集信息,與業界人士充分交流,培養并保持對市場的敏銳,則離成功不遠。
第四,經濟環境不好,往往又到了拼質量、拼成本管理、拼產品附加值的時候。所謂的練內功,就是利用展覽會上同行企業集中的時機,向標桿企業看齊,仔細尋找產品、品牌營銷、人員管理等方面的差距,知己不足然后奮起直追。
沒有不好的市場,只有不好的企業和產品。經濟環境不理想的時候,更需要企業拿出抖擻的精神,旺盛的斗志,利用好這個有可能“彎道超車”的機會,而好的展覽具有這個讓你改變的稟賦。
|